50多年的新中國外交,留存下一批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收到的國務禮品,有關部門為此成立了一個“國際友誼博物館”,專門收藏、保護、研究和展示它們。這批禮品至今已達16000多件、來自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。它們已為許多人所知曉,因為曾先后在20多個省區(qū)市和特別行政區(qū)巡展,國內(nèi)媒體也對此做過大量報道。
“來而不往非禮也!”收到國務禮品后,我國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怎樣回送的?尤其是在國初期,國民經(jīng)濟百廢待興,處于逐漸恢復當中;我國還派出人民志愿軍“抗美援朝,保家衛(wèi)國”——在當時的條件下,我們在對外交往中送什么樣的禮品?
從外交部檔案館近期對社會首批公開開放的部分外交檔案中,記者找到了答案。
天津蘿卜、山東大蔥:新中國給斯大林70壽辰送厚禮顯真誠
各種禮品清單在4000多件可查閱的檔案中占有很大比重。這些清單不僅將品名、數(shù)量、價格、送禮對象的身份職務一一記錄,連包裝方法和用料、運費都詳細列出。其中,檔號為109-00003-02、題為“我國祝賀斯大林70壽辰(賀信、禮品單)”的28頁檔案引起了記者特別的興趣。
這份禮品送出的時間是1949年12月20日至22日,距新中國成立僅80來天。禮品規(guī)格之高,估計在我國外交史上絕無僅有:分別以中國共產(chǎn)黨中央委員會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、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名義一起給一位外國元首送壽禮。其中黨中央的禮品有大元帥絲織像、清代藍花瓷花瓶、景泰藍茶具、燒瓷壽盤,以及象牙雕刻的大花瓶、寶塔、龍船、球、八仙人、女英雄等共10種22件(套、對、幀、座),外加祁門紅茶、上等綠茶和龍井茶。政府的禮品除大元帥陶瓷盤10個和每套99件的景德鎮(zhèn)五彩瓷具兩套外,還有“中國農(nóng)民所獻蔬菜果品”——山東膠東和濟南產(chǎn)的白菜、萊陽梨、大蔥,北京牙(鴨)梨、雪梨,天津和山東蘿白(卜),北京綠皮圓形紅心蘿白(卜),江西小金桔等。蔬果中哪一種是“顆大”的,哪一種是“綠色”的,哪一種由“四荊條簍裝”等,都標得清清楚楚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禮品是大元帥絲繡像1幀和大元帥陶瓷像1對。
這份檔案材料沒有反映出送禮緣由。記者從我國《外交大事記》一書中找到了如此高規(guī)格給斯大林祝壽的原因:毛澤東主席于1949年12月16日至1950年2月17日訪問蘇聯(lián)。12月21日,他在慶祝斯大林70壽辰大會上致詞,贊揚斯大林對國際共產(chǎn)主義運動作出的貢獻。毛澤東此次訪蘇以中蘇簽訂《友好同盟互助條約》等3個文件而告結(jié)束。這份厚禮應當是毛澤東此次訪蘇及中蘇談判的一個重要配合。當然,更大的背景應是我國當時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,真心實意地希望同蘇聯(lián)建立牢固友誼的外交戰(zhàn)略。
“很多禮品打了九折”:采購人員常與商人“討價還價”
一份份《禮品清單》檔案,從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建國初期我國的外交活動及成果。禮品有我國領導人與各國領導人互贈的,有我政府代表團出席對方國慶慶?;顒淤浰偷?,有外國領導人或政府代表團訪華贈禮后我們回贈的,有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出席亞非會議等國際會議帶去的。送禮對象中往往還包括對方翻譯和接待人員。在當時國民經(jīng)濟非常困難的情況下,我們?nèi)匀槐3至恕岸Y儀之邦”的傳統(tǒng),送出了一份又一份由中國傳統(tǒng)手工藝品、特產(chǎn)等組成的國務禮品。
雕漆、陶瓷、景泰藍、牙雕、刺繡等工藝品是清單中常見的禮品;絲織、湘繡、描漆和陶
瓷的中蘇領袖像也時常被列入,毛澤東紀念章特別多。到了1952年,禮品清單中開始出現(xiàn)貼有
毛劉朱周、全國名勝風景、國慶觀禮、建設成就、外國來訪代表團在華活動等照片的像冊,以
及郵冊、詩箋譜、檀香扇、年畫、民間剪紙、綢緞、錦旗等。
禮品清單擬定后,都要上報外交部領導親自過目審定。當時我國尚無工藝品加工的國營企
業(yè),禮品往往由外交部工作人員臨時到市場上搜尋,或從古玩商手中收購,檔案中常可見到
“討價還價”一詞。
1952年8月17日至9月22日,周恩來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莫斯科與斯大林和蘇聯(lián)外長談
判,討論有關中蘇兩國關系的重要問題。8月19日,周恩來從莫斯科發(fā)回電報,要外交部迅速
籌辦一份禮品。記者從號碼為117——00208-01的檔案中看到,接到周總理的電報后,外交部
在3天內(nèi)即擬定了禮品方案電報周總理。經(jīng)總理“電示禮品不夠大方精美,并再次指示禮品的
種類、購買款項等”,還具體指示“請鄭振鐸等同志協(xié)助”,外交部立即抽調(diào)人員,兵分三
路,赴上海搜購繡品、瓷餐具等,赴天津選購地毯,在北京也“到處搜購”,并“配墊制匣等
裝潢”,還邀專家協(xié)助寫禮品說明。18天后,兩架中國民航貨機將這批價值3.5億元(舊幣)的
禮品飛送莫斯科。這份檔案特別提到,在這次籌辦中,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移交了繡屏、石
雕、大象牙筆及一些精美手工藝品,上海外事處、文管會及專家們協(xié)同選購,“因此不但能買
到較好的禮品,而且省時省力,價格公道?!薄白⒁馀c商人特別是古玩商磨價錢,很多禮品打
了九折,個別如碧玉洗原要5400萬元,磨至4500萬元?!?/FONT>
“老革命”遇到新問題:外交部專門制定“收授禮品辦法”等規(guī)章
查閱一份份與外交禮品相關的檔案,可以看出,對于剛剛用“小米加步槍”推翻了“三座
大山“的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和人民解放軍官兵來說,外交禮尚往來完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。小到與
外國駐華使館互贈賀年片,以及一些節(jié)慶日小禮品的贈送,大多數(shù)外交干部也都是很陌生的。
針對這種情況,從1950年12月7日至1951年1月10日,外交部一連制定了“新年及圣誕節(jié)收授禮
品及祝賀辦法”、“收授私人禮物原則及辦法”共3個內(nèi)部規(guī)章,通報各駐外使領館和“外交
部各單位干部”。
這3個內(nèi)部規(guī)章要求,“我駐在蘇聯(lián)及新民主主義國家的使領人員,倘遇駐在國的朋友—
—普通公民或政府官員以私人名義邀請赴其住宅作客時,倘宴請日子為節(jié)日或主人生日,應隨
身帶些禮物送給主人?!痹趯徟^程中,一位領導在這一表述旁加上了“駐外人員在資本主義
國家……被邀請時,亦應送禮品”。
對于“本部各單位”新年時收授各駐華使節(jié)的賀年片及禮品,外交部當時也作了5條規(guī)
定:原則上我方不主動送,但如對方送來我們必須答謝。各國使領館及其他駐華機構(gòu)如有送賀
年片及禮物,應收下,并于2日內(nèi)復以賀年片或名片;賀年片買現(xiàn)成的,填上姓名,如對方賀
我方夫婦,則送還時亦以夫婦名義;名片則在左上角用毛筆寫恭賀新禧。如隨賀年片附送禮物
時應收下,送名片致謝,名片左上角用毛筆寫謝字;部長、副部長還送賀年片時可考慮附相應
禮品,但也可不還禮,其他干部則可不必還禮。我們不過圣誕節(jié),故無論以圣誕或新年祝賀均
于年底以賀新年名義復之。
“禮多人也怪”:贈送無經(jīng)驗影響送禮效果
由于對外交送禮缺乏常識和經(jīng)驗,建國初期,國內(nèi)的各種代表團出國送禮很快就出現(xiàn)了一
些問題。
1953年4月9日,我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率先發(fā)回“關于出國代表團贈送禮品問題的報告”,
提出代表團出國送禮“大有改進的必要”。這份編號為113-00181-02的檔案中說,兩年多來,
各代表團攜帶的禮品均大同小異,互相重復,又未能前后照應和按照各代表團的性質(zhì)之不同、
代表團成員的身份不同而對禮品的質(zhì)量、數(shù)量及贈送對象等有所選擇。這些情況使得禮品的贈
送形成了幾乎是千篇一律、輕重不分且重疊的現(xiàn)象,大大影響了送禮的效果。
這份報告還詳細列舉了一個例子:使館剛到匈牙利時,曾送給匈部長會議主席拉科西一些
禮品,其中有象牙白菜一株,拉科西夫婦把它視為非常珍貴的禮品,珍惜異常,向貴客展示時
都放在地毯上,生怕放高處摔壞了。但后來不少代表團到匈牙利,都帶來類似的禮品,因此
“匈牙利的同志也就感覺很平常了”。其他如景泰藍、絲織風景畫、刺繡、綢料等,“有些匈
方的負責同志已得到類似的禮品不下四五份、六七份,甚至更多?!?/FONT>
在奉周總理指示籌辦送蘇禮品后,外交部有關處室也總結(jié)了此次籌辦中出現(xiàn)的一些“缺
點”:統(tǒng)盤計劃不夠,匆忙趕買,事后很多沒有用上,尚余有166件?!叭绺皽x購時,該買
多少,花多少錢,無甚計劃”。此外,因任務急,“只怕買不到好東西,因此常對商人表示只
要你貨好,不怕價錢貴,也給商人以可乘之機,可能抬高了價錢,特別在古玩商方面?!笔O?BR>的禮品中,有相當部分只好再去委托寄售;有一套“雕漆嵌玉石圍屏”和一對“紅地金花大瓷
瓶”,因上面已刻上了此次送禮的符號,只好交外交部招待所作陳設用。
鑒于送禮中存在的問題,駐匈牙利使館建議:出國代表團的禮品最好有計劃地統(tǒng)一于一定
的專門機構(gòu)進行準備,根據(jù)代表團的性質(zhì)、任務、成員身份和準備送禮的對象而有所選擇和區(qū)
別;禮品應盡可能簡化,選擇有紀念性質(zhì)和富有宣傳效果的為好,如錦旗、絲織或刺繡領袖
像、年畫、照片、畫冊和書籍等;成員身份不高的一般代表團不必帶貴重禮品,只須帶些小的
手工藝品和明信片作為臨時性的贈禮即可。